本文為山西省能源局下發的山西省地方標準《煤炭洗選企業標準化管理規范》的節選,以期對全行業煤炭洗選企業的標準化管理起到借鑒作用。
一 人員管理
1建立健全洗選企業培訓工作制度、從業人員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。
2主要負責人和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接受安全培訓,具備與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。
3洗選企業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,保證從業人員具備滿足崗位要求的安全生產知識,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、規章制度、操作規程,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、安全生產辨識和管控方法,了解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措施,根據實際需要,定期開展復訓考核。未經安全教育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,不得上崗作業。
4新入職從業人員上崗前應經過廠、車間、班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,崗前安全教育培訓學時和內容應當符合國家和行業的有關規定。
5在新工藝、新技術、新材料和新設備設施投入使用前,應對有關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教育培訓,保證其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、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。
6從業人員在企業內部調整工作崗位或離崗一年以上重新上崗時,應重新進行車間和班組級的安全教育培訓。
7從事特種作業、特種設備作業的人員應按照有關規定,經專門培訓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后,方可上崗作業。
二 生產管理與技術經濟指標
1生產規章制度
建立健全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、崗位安全責任制、交接班制度、規程措施、內部生產經營經濟考核制度和煤質管理考核制度,定期開展煤質技術各項檢查工作。
2生產臺帳
各類生產原始資料齊全整潔,各重點崗位(如集控調度室、配電室、操作室等)有崗位原始記錄。
3原煤和產品煤儲存
3.1洗選企業應當設置原煤儲存設施。原料煤與產品煤儲量之和宜為3.0d~7.0d設計生產能力,且礦井型洗選企業原料煤儲存量不得低于礦井1.0d的設計生產能力。
3.2產品煤倉、封閉式儲煤場的有效容量應符合以下規定:
——特大型洗選企業宜具備0.5d~1.0d的選后產品量;
——大、中型洗選企業宜具備1.0d的選后產品量;
——交通不便的地區宜具備1.0d~2.0d的選后產品量;產品煤倉、封閉式儲煤場的有效總容量應滿足1.2倍~1.5倍設計車組的凈載重量;
——洗選后產品倉宜設置脫水裝置,寒冷地區應采取保溫防凍措施。
3.3矸石倉的有效容積不宜小于8.0h的矸石量。
4生產工藝
4.1主要工藝流程的設備實現集中控制。重介、跳汰、浮選等分選系統實現參數自動調節或控制。
4.2重介、跳汰、浮選等分選系統參數、主要煤倉的料位、主要水池、水箱的液位實現自動監測。
4.3鼓勵應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設備、新材料,并向智能化方向發展。
5洗選效率
本著合理利用煤炭資源,吃干榨凈、減少損失的原則,鼓勵采用高效能的先進洗選工藝。按GB/T16417分選密度δ±0.1含量法和工藝流程考核。不同洗選工藝數量效率先進水平如表1所示。
6技術指標
6.1產品灰分、水分、快浮、矸中帶煤等技術檢查應當符合MT/T808規定,檢查記錄齊全。
6.2矸石中帶煤量指標應符合表2的規定。
6.3介耗:分選每噸煤的磁鐵礦粉技術耗量應符合塊煤≤0.8kg,末煤、混煤≤2.0kg。
6.4水耗:必須實現洗水閉路循環。洗水閉路循環等級應當符合GB/T35051規定。單位入洗原煤取水量應當符合GB/T18916.11要求。
6.5電耗:電力消耗應當符合GB29446以下規定:
——現有的煉焦煤洗選企業選煤電力單耗限定值應當≤8.5kW·h/t;新建和改擴建的煉焦煤洗選企業選煤電力單耗限定值應當≤7.0kW·h/t;
——現有的動力煤洗選企業選煤電力單耗限定值應當≤4.5kW·h/t;新建和改擴建的動力煤洗選企業選煤電力單耗限定值應當≤3.0kW·h/t。
6.6藥劑消耗:入浮每噸煤泥浮選藥劑消耗應當≤1.5kg。
7產品質量
產品質量應當符合國家和省級主管部門關于煤炭質量的要求,煉焦煤產品質量以精煤灰分、水分和硫分為主要考核指標,動力煤產品質量以發熱量、水分和硫分為主要考核指標。產品質量先進水平指標如表3所示。
8計量器具
洗選企業應當配備計量器具,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符合GB/T29453規定。
9技術提升
鼓勵開展難選煤、配煤洗選、定制化產品加工等洗選生產工藝和管理的技術攻關工作。
三 機電管理
1機電管理機構及制度
1.1建立健全機電管理機構,責任明確。
1.2建立健全機電管理制度,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:
——設備包機和巡回檢查制度;
——停送電管理制度;
——特種設備管理制度;
——檢修工作票和停送電票制度;
——設備運行、維護保養、改造制度;
——高低壓配電室管理制度;
——機電事故分析追查制度;
——電氣焊作業管理制度;
——機電設備潤滑管理制度;
——電氣試驗制度;
——防爆電氣設備管理制度。
2檔案臺帳
建立健全設備臺帳和設備檔案,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內容:
——主要設備實現一臺一檔;
——月、半年、全年檢修計劃;
——設備檢修、潤滑保養記錄;
——特種設備臺帳和操作規程;
——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;
——計量器具臺帳。
3設備要求
3.1設備綜合完好率不低于95%,待修率不高于5%。
3.2備用設備完好,閑置和報廢設備及時拆除,生產流程設備無待修狀態。
3.3瓦斯易積聚區域與煤塵集中區域應采用防爆設備。
3.4嚴禁使用明令禁止的淘汰設備(淘汰設備按照工信部公布的設備清冊執行)或環保、職業衛生防治不達標的設備。
4用電
4.1用電設施和線路絕緣良好,線路不得和熱力管路捆扎;禁止任意搭接電源和臨時線路;電動設備和電動照明設備拆除后,嚴禁保留帶電線頭。裸露帶電導體應當有安全防護措施。
4.2電氣設施保護裝置必須齊全,靈敏可靠。電氣設施檢查符合AQ1010和設備出廠自帶保護要求。
4.3機電設備應當安設過負荷、過流、短路、過電壓等保護裝置。
4.4車間開關配電箱應當上鎖,嚴禁使用鐵絲、銅絲等代替熔斷器。
5特種設備
特種設備應當定期檢驗,檢驗記錄齊全,定期檢驗標志應當置于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;特種設備應當定期進行維護保養,并作好記錄。
6電氣設備
操作電氣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和倒閘操作票制度;部分停電檢修、帶電作業較為復雜的倒閘操作和非電氣工作人員在電氣場所工作時,應當執行專人監護制。
7配電室
7.1建立健全高低壓配電室各項管理制度,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內容:
——變電站運行崗位責任制;
——變電站交接班制度;
——設備巡視檢查制度;
——“兩票”管理制度;
——防誤閉鎖裝置管理制度;
——隱患排查管理制度。
7.2記錄齊全,編號清晰完整;入口處設置警示牌,并懸掛供電系統圖;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;按照規定配置應急照明;各類電氣元件齊全完好,靈敏可靠。
7.3電工安全絕緣用具、高壓驗電器、接地線、標志牌、擋鼠設施和消防器材等齊全有效。
7.4整定保護準確、動作可靠;設備外露帶電部分應當按規定設置防護欄網;接地設施保護齊全有效,定期開展試驗,試驗記錄符合規定。
7.5電纜孔應當使用防火材料封堵,室外電纜溝應當設置防火隔墻。高低壓配電室、變壓器室、電容器室的門應當向外開啟。
7.6 6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開關柜應當具有防止帶負荷合閘、防止帶接地線合閘、防止誤入帶電間隔、防止帶電掛線接地、防止帶負荷拉刀閘功能;高壓柜內照明應當齊全,反送電開關柜應當加鎖且并有明顯標志;配電室直流屏應當正常可靠,無功補償應當符合規定。
8設備接地
8.1電氣裝置按規定接地或接零,固定設備外殼必須直接二次接地,接地線連接應當牢固可靠,保證其電氣連續性符合要求。
8.2鋼接地線連接處應當焊接,接地線與接地極的連接宜采用焊接,用螺栓連接時應設防松螺帽或防松墊片。
8.3電動機的接地線應當接在接地螺栓上。
9防雷系統
每年必須對全廠防雷系統進行檢測,記錄完整。
10檢修維護人員工作要求
10.1檢修作業時,作業人員應當按照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作業,不得違章操作和違章指揮。
10.2檢修作業完成后,作業人員應當及時清理工作現場及設備,符合“工作完、設備凈、場地清”的要求。
11生產照明
11.1生產照明照度應當符合AQ1010規定。易燃易爆區域應當使用防爆燈具。
11.2生產照明線路整齊,照明、信號設施完整齊全,絕緣良好無明接頭,固定照明不得使用臨時線。
12現場機電設備、設施
12.1現場機電設備應當符合機電設備完好標準,做到場地清、環境清、機臺清,有點檢記錄、有運轉記錄、有交接班記錄、有設備維護記錄。
12.2現場安全防護設施應當符合“有洞必有蓋、有臺必有欄、有輪必有罩、有軸必有套”的要求。
13信息系統
洗選企業應采用集中控制系統、工業電視監控系統、瓦斯監控系統以及通訊設施,各系統裝置應當靈敏可靠。倡導使用自動化、智能化的設備和系統以及先進數字化管理系統。
四 安全管理
1安全管理機構
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,健全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、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,依法參加工傷保險與安全生產責任保險。
2安全規章制度
建立健全安全規章制度,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內容:
——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委員會制度;
——安全生產費用提取、使用和管理制度;
——安全生產例會制度;
——安全生產宣傳、教育、培訓制度;
——危險作業管理制度;
——安全生產檢查制度;
——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;
——安全設施、設備管理制度;
——規程措施編制、審批、復審制度。
定期開展安全檢查,檢查記錄詳實。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宣貫活動,并有完整的記錄。
3安全風險分級管控
建立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,建立安全風險清單和數據庫,制定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,設置重大安全風險公告欄和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等。
4隱患排查治理
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、臺帳或數據庫,制定重大隱患治理實施方案等。
5通風、瓦斯、防塵、防火、防洪、防凍管理
建立健全通風、瓦斯、防塵、防火、防洪、防凍管理制度,相關安全設施齊全,運行正常,資料齊全。
6消防管理
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及消防制度,消防器材和設施完善,定期檢查和更換,資料齊全。
7職業病危害防治
7.1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,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場所定期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。
7.2建立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檔案,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從業人員按規定進行職業健康檢查。
7.3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保護用品,并指導和督促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保護用品。
8應急救援管理
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管理機構、制度,按照規定開展應急預案的編制、修訂、評審、簽署、發放、演練和評估等工作,應急物資儲備滿足要求,記錄齊全。
9有毒、有害、易燃、易爆、污染性物品管理
建立健全有毒、有害、易燃、易爆、污染性物品管理制度,設專人管理,使用專用器具盛放,加強保管、使用等全流程管理,記錄齊全。
10危險作業管理
組織危險作業(高空作業、有限空間作業、特殊區域動火作業等)時,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經審批后實施。
11安全設施
11.1安全設施齊全(包括安全罩、欄桿、危險標志等)。
11.2在醒目處設置公告欄,公布安全生產風險提示、安全防范措施、事故應急預案等主要內容;在存在安全生產風險的場所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。
11.3向從業人員發放告知卡,詳細標明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、事故預防以及應急措施、應急救援電話等內容。
12安全距離
洗選企業各建(構)筑物間及生產場所設備、設施安全距離應符合GB50583規定。
13安全生產投入
建立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,并建立使用臺帳。
五 環保要求
1環保準入要求
項目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,通過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,依法進行排污申報登記,領取排污許可證。
2環境管理體系
2.1企業應當設立專門的環保管理機構,建立完善環境管理制度,各層級環境管理機構及人員責任明確。
2.2鼓勵建立GB/T24001環境管理及GB/T28001職業健康管理體系,并能有效運行;環境管理手冊、程序文件及作業文件齊備。
3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
企業應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,并在當地環保部門進行備案,儲備足額應急物資,定期開展環境應急演練,有專兼職環境應急隊伍;應急預案應適時進行修訂。
4環境污染源管控
4.1煤矸石按規定開展綜合利用和處置,洗選矸石處置符合GB18599以及《煤矸石綜合利用管理辦法》利用處置要求。
4.2建立健全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指標體系,落實各項規范化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,滿足《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》要求。
5環保設施
5.1企業原煤、精煤、中煤、矸石、煤泥等物料應當在封閉的儲煤倉或儲煤場中存放,儲煤場應配備抑塵設備或裝置。
5.2企業廠區內有貨運車輛輪胎清洗裝置,配備有清掃車輛、灑水車輛等環保設施。
5.3鼓勵采用鐵路運輸。涉及到大宗物料運輸時應滿足國家及省、市相關要求。
六 文明生產
1 建立健全文明生產管理制度和獎勵機制,并開展相關檢查,記錄詳實。
2 廠房門口前應當設置入廠須知、安全提示和警示標識牌板。
3 主廠房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工藝流程圖或設備聯系圖;每層應當在醒目的位置設置平面布置圖和消防配置平面圖。
4 工業場所及設備設施應當滿足“無積煤、無積水、無積塵、無雜物,不漏煤、不漏水、不漏油、 不漏電、不漏氣”的要求。
5 各類材料庫、配件庫、油脂庫整潔干凈,材料配件分類放置、擺放整齊,帳、卡、物一致;庫房 內外消防、通風、照明、監控等設備設施齊全完好。
6 廠區道路平整、暢通、整潔、無雜物、無積水;各類溝道蓋板、井蓋齊全、規范、完整。
7 廠區運輸道路應設置警示標志、指示和限速標志、位置標志、方向標志等,各種車輛應放置在劃 定的區域內,標志材料宜采用反光材料。
8 廠區綠化率符合 GB/T 50359 要求。